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文汐 武漢報道 4月23日,湖北省政府新聞辦舉辦《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》(下稱《實施意見》)第三場新聞發布會,聚焦“實施流域綜合治理行動”這一話題。
今年年初,省委、省政府印發實施《湖北省流域綜合治理和統籌發展規劃綱要》(下稱《規劃綱要》),在湖北省“新春第一會”上重點部署流域綜合治理工作,將其作為先行區建設的關鍵著力點。
此次印發的《實施意見》中提出十二項重點行動,其中將實施流域綜合治理行動作為首要行動,并設置了重要河湖基本生態流量保證率、糧食和能源綜合生產能力等8項指標。
據了解,流域綜合治理以流域為基本單元,將從守住水安全、水環境安全、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、生態安全底線四方面具體推進。
確保到2025年,湖北重要河湖基本生態流量保證率達到90%以上,361個省控水質監測點位優良率達到85.3%以上,丹江口庫區水質保持在II類,糧食綜合生產能力保持在500億斤以上,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689萬畝,能源綜合生產能力達6000萬噸標準煤,煤炭儲備能力達1900萬噸,天然氣儲備能力達5.3億立方米。
建設“荊楚安瀾”現代水網
年初印發的《規劃綱要》,被作為湖北先行區建設的行動總綱。其中,守住水安全是基礎性、先導性底線。
根據全省流域特性和區域發展布局,省水利廳主要從防洪安全、供水安全和水生態安全三個方面規劃并明確了水安全底線,并推進一批水安全工程建設。具體為全力建設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二期等8個續建項目,加快推進引江補漢輸水沿線補水等8個流域安全項目,深入謀劃洞庭湖四口水系連通等6個重大項目,統籌實施三峽后續工作項目等15項民生水利工程。
加快推進“荊楚安瀾”現代水網建設是湖北守住流域水安全底線中的創新做法。2022年9月,湖北省政府批復同意《湖北省“荊楚安瀾”現代水網規劃》,規劃總投資8600億元,其中謀劃重大項目達60余項,重大項目總投資5280億元。
會上介紹,結合“荊楚安瀾”現代水網建設,下階段,守住水安全底線工作將從完善防洪排澇體系、優化水資源配置、加強水生態保護修復三個方面推進。
具體包括穩步推進以堤防建設為重點的長江、漢江、清江及中小河流系統治理,積極推進水庫水閘安全鑒定和除險加固;構建以引江補漢輸水沿線補水、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二期等調水工程為骨架,一江三河、鄂中、鄂東南、鄂東、荊南四河等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為補充的配置網絡等。
“流域綜合治理是用系統思維統籌水的全過程治理?!焙笔∷麖d黨組書記、廳長廖志偉表示,要以流域綜合治理明確并守住水安全底線,以加快推進“荊楚安瀾”現代水網為抓手,建設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、更具韌性、更可持續、更為安全的水利基礎設施網絡體系,為湖北加快先行區建設提供更加堅實可靠的水利支撐。
落實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
糧食安全是“國之大者”。湖北常年的糧食種植面積7000萬畝左右,是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,糧食總產量連續10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。2022年,湖北在遭受嚴重旱災下依然取得了糧食總產量548.2億斤的好成績。
在守牢糧食安全底線方面,湖北落實“藏糧于地”。保證耕地面積作為優先順序,堅決遏制耕地“非農化”、防止“非糧化”,防止拋荒撂荒。改建高標準農田,目前已改造新建的高標準農田4412萬畝,今年還將開工新建350萬畝。此外,推進耕地質量提升,全省測土配方施肥覆蓋率穩定在90%以上。
湖北同時落實“藏糧于技”。目前,湖北已經完成了全國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任務,審定了5種作物167個新品種,并推廣9種糧食作物“噸糧”模式,全省農業主推技術覆蓋率95%以上,主要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3%以上。此外,湖北大力推廣農機,全省主要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突破83%。
當前,春季農業生產正在如火如荼推進,從一季度情況來看,湖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282.37億元、同比增長4.1%,實現良好開局。
據湖北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、廳長蔣星華介紹,湖北今年開局的農業生產形勢體現出糧油生產穩中有升、畜禽結構不斷優化、漁業生產量質提升三個特點?!跋乱徊?,我們將抓好面積落實、農資供應、防災抗災、運行調度等工作,保障農業生產有序推進,為全年農業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?!?/p>
守住生態保護“生命線”
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方面,湖北將通過推進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和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,鞏固提升地級及以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,開展“無廢城市”建設試點,加快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,加強“三磷”污染防治等舉措,不斷加強水環境安全保障。
生態保護紅線是繼“18億畝耕地紅線”后,另一條被提到國家層面的“生命線”。
據悉,湖北省已將重要飲用水水源地、重要濕地等統籌納入生態保護紅線,落實到具體地塊,目前全省共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.73萬平方公里,其中,飲用水水源地328個、212平方公里;重要濕地12個、734平方公里。
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后,將納入國土空間規劃“一張圖”,形成坐標統一、邊界清晰、上下傳導的空間底版,作為國土空間規劃管控的重要依據和生態環境監督的重要內容。自然資源會同生態環境、林業等部門對生態保護紅線實施動態監測、及時預警、定期評估調整,進行科學管控。
此外,湖北將縱深推進流域綜合治理,必須守住生態安全底線。
具體包括,深入開展長江、漢江、清江流域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和保護修復,以生物多樣性保護、生態廊道建設為重點,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和服務功能。加強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綜合治理,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、坡耕地綜合整治,加強秦巴山、武陵山、大別山、幕阜山等重點生態脆弱區石漠化綜合治理。截至2025年,全省水土保持率達到84.48%。
同時,湖北將著手構建有效的生態監管體系,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,制定生態保護紅線生態環境監督辦法,選取丹江口、羅田、武漢蔡甸等3地開展生態保護紅線監管試點,探索建立生態保護紅線監督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