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媛媛、實習生孫永樂 上海報道
4月22日,華安證券(600909.SH)發布了其2023年一季度業績快報。
2023年一季度,華安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10.35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97.73%;實現歸母凈利潤3.64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242.38%。
對于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,華安證券稱,主要原因是權益性證券投資業績同比增長導致。
近幾年,券商們的業績變化受到權益性證券投資業績好壞的影響加大。
早前3月31日,華安證券披露了2022年報,過去一年,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1.59億元,同比下降9.31%;實現歸母凈利潤11.81億元,同比下降17.04%。經紀和自營業務低迷,是導致公司業績下滑的主要因素。
自營決定一切
2023年一季度,華安證券實現營業總收入10.35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97.73%;實現歸母凈利潤3.64億元,較去年同期增長242.38%。
對于一季度業績大幅增長,華安證券稱,主要原因是權益性證券投資業績同比增長導致。
而公司新近發布的年報中,自營業務則是拖累2022年年度收入的主要因素之一。
根據年報披露,2022年,華安證券營業收入排名行業31名,較上年提升7個位次,凈利潤排名行業29名,同樣提升了7名,兩者均實現近十年來最高排名。
年報中,華安證券對營收變動的主要原因進行了說明,系公司證券經紀業務、證券金融業務、證券自營業務收入較上年同期減少所致。
具體業務來看,2022年,公司證券自營業務實現收入3.06億元,同比下降49.85%,是主營業務中降幅最大的。
事實上,華安證券自營業務收入在2019年到達最高值后,便開始了一路下跌,2019-2022年,公司的自營業務收入分別是8億、6.74億、6.10億、3.06億。
本周初,華安證券召開了2022年年度業績說明會,針對2022年度的經營成果及財務指標的具體情況,與市場進行了交流。
業績說明會上,投資者對于公司的自營和經紀業務情況及其發展表示關注。
由于上市以來,華安證券分紅累計23.88億,盈利能力可觀,但除上市募資以外,中途配股募資高達39.6億。因此,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提問稱:“公司每年賺錢為什么還需要這樣募資?真的很缺錢嗎?”
2021年華安證券曾進行了配股公開發行證券募資,彼時總募資額為40億,其中20億投向資本中介業務、10億投向投資與交易業務(主要是自營)。
但是,自營業務的投入資金加大了,但投資能力卻似乎沒有得到提升,權益市場波動之下,公司自營業務收入連年走低。
華安證券董事長、總經理章宏韜稱,公司自營業務加速從方向型向交易型、多元化、策略化轉型,固定收益投資收益率長期保持業內較高水平。
期貨業務顯優勢
據2022年報,華安證券2022年期貨經紀業務和資產管理業務均實現了收入的正增長,其中期貨經紀業務收入為6.10億元,同比大幅增長40.29%;資管業務收入6.34億元,同比增長1.52%。
2022年期貨市場成交量及行業盈利水平較上年有所回落,根據中國期貨業協會數據,國內期貨市場成交67.68億手和534.9萬億元,同比分別下降9.93%和7.96%;全國150家期貨公司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分別下降18.81%及19.82%。
而就在2022年期貨公司整體業績走弱情形下,華安期貨經營業績逆勢上揚,實現營業收入6.10億元,同比增長40.02%,凈利潤1.15億元,排名行業28位。截至2022年末客戶權益超55億元,其中法人客戶權益穩步提升。
此外,華安證券資管業務也取得了相對不錯的表現。
公司董事會秘書汲楊稱,上一年度公司資產管理業務穩中有進,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全面完成;產品創新能力不斷增強,產品布局更趨完善。面對低迷的市場環境和較大的產品規模壓力,公司適時調整管理策略,渠道資源持續拓展,代銷規模增長顯著。
年報顯示,2022年公司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收入4.84億元,位居行業第16位;主動管理產品規模近550億元,外部渠道代銷規模增長超50%。
其他業務而言,2022年,公司投行業務收入1.59億元,同比下降20.76%;兩融業務收入6.34億元,同比下降17.52%;證券經紀業務收入9.93億元,同比下降13.28%。
章宏韜稱,未來,公司將繼續完善業務協同機制,整合內部資源,不斷提升零售、產業、機構三大業務集群作戰能力,突出打造“服務大眾的專業財富管理機構”“服務新興產業的創新型投行”兩大品牌,努力構建一個綜合化高質量的金融服務平臺。